李煊鹏
副教授 院长助理
电话: 电子邮箱:li_xuanpeng@seu.edu.cn
办公地址:中心楼330室 邮编:
  • 基本信息
  • 教学工作
  • 科研成果
  • 荣誉奖励
  • 学术兼职
  • 招生情况
教育经历

2010年11月至2014年3月,博士研究生,法国贡比涅技术大学(Université de Technologie de Compiègne, France)&巴黎十一大学(Université Paris Sud)

2007年9月至2010年9月,硕士研究生,东南大学集成电路学院

2003年9月至2007年6月,本科生,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


工作经历

2021年3月至今,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,副教授

2015年10月至2021年3月,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,讲师

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,法国VEDECOM研究院,助理研究员

2014年5月至2014年10月,法国运输、规划和网络科学技术研究所(IFSTTAR),助理研究员


科研方向

l  电磁大数据处理及应用

开展面向电磁大数据处理的人工智能技术研究,重点解决电磁信号分析中的样本不均衡、开集等科学问题,探索智能化检测、质量评估、叠加信号分离、个体识别等技术。

l  基于多模态数据的多目标检测、跟踪与预测技术

利用视觉、激光雷达、毫米波雷达构成的感知集群,对道路行驶场景下的车辆、行人、非机动车等动态目标进行细粒度识别,构建目标运动预测模型,实现道路场景下的动态目标运动风险评估,以提升驾驶机器人的预判决策能力。

l  基于人车路耦合的驾驶人行为状态分析和意图预测

驾驶行为是一种人--路交互作用的行为过程,利用多种传感器采集分析路面、驾驶员和车辆运动特征,利用特征融合方法,解析驾驶行为受环境和车辆状态影响机理,进而准确识别驾驶人当前状态(疲劳、分心等),并预测驾驶员意图。


联系方式
办公电话:
邮箱:li_xuanpeng@seu.edu.cn
办公地址:中心楼330室

1、检测技术与系统设计(研讨),48学时,春季学期,本科三年级

2、智能汽车技术(研讨),32学时,春季学期,本科三年级

3、无线传感网设计与实践,64学时,春季学期,研究生一年级


英文期刊论文

  1. Li S., Li X.*, et al. Recursive Least Squares Based Refinement Network for Vehicle Trajectory Prediction, Electronics, 2022 

  2. Li X., Zhu L., et al., Fluid-inspired Field Representation for Risk Assessment in Road Scenes, Computational Visual Media, 2020 

  3. Li X, Xue Q, Zhao J, et al. Causal Reasoning in Multi-Object Interaction on the Traffic Scene: Occlusion-Aware Prediction of Visibility Fluent[J]// IEEE ACCESS, 2020, 8:80527-80535

  4. Li X, Wang D, Ao H, et al. Fast 3D Semantic Mapping in Road Scenes[J]// Applied Sciences, 2019, 9(4): 631. 

  5. Xue Q, Li X, Wang D, et al. Deep Forest-Based Monocular Visual Sign Language Recognition[J]// Applied Sciences, 2019, 9(9): 1945. 

  6. Li X, Seignez E. Driver inattention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multimodal fusion with visual cues to improve driving safety[J]//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, 2018, 40(3): 885-895. 

  7. Li X, Seignez E, Lambert A, et al. Real-time driver drowsiness estimation by multi-source information fusion with Dempster–Shafer theory[J].//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Control, 2014, 36(7): 906-915.

中文期刊论文

  1. 晋帅,李煊鹏*,张为公,伪激光点云增强的道路场景三维目标检测,中国图象图形学报,2023

  2. 赵靖雯,李煊鹏*,张为公,车辆多目标交互行为建模的轨迹预测方法,智能系统学报,2022

  3. 罗佳奕,李煊鹏*,张为公,基于PDW多特征融合的辐射源信号分选方法,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,2022

  4. 李宇杰,李煊鹏*,张为公,基于视觉的三维目标检测算法研究综述,计算机工程与应用,2020

会议论文

  1. Xue Q, Li X*, et al.The Hierarchical And-Or Graph Based Visibility Reasoning on Road Scenes[C]//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oud Computing and Intelligence Systems (CCIS). IEEE, 2019. 

  2. Zhu L, Li X*, Lu W, et al. A Field-Based Representation of Surrounding Vehicle Motion from a Monocular Camera[C]// IEEE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 (IV). IEEE, 2018: 1761-1766. 

  3. Li X, Ao H, Belaroussi R, et al. Fast semi-dense 3D semantic mapping with monocular visual SLAM[C]//2017 IEEE 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(ITSC). IEEE, 2017: 385-390. 

  4. Li X, Seignez E, Lu W, et al. Vehicle safety evaluation based on driver drowsiness and distracted and impaired driving performance using evidence theory[C]//2014 IEEE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 Proceedings (IV). IEEE, 2014: 82-88. 

  5. Li X, Seignez E, Gruyer D, et al. Evidential model and hierarchical information fusion framework for vehicle safety evaluation[C]//17th International IEEE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(ITSC). IEEE, 2014: 1888-1889. 

  6. Li X, Seignez E, Loonis P. Vision-based estimation of driver drowsiness with ORD model using evidence theory[C]//2013 IEEE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 (IV). IEEE, 2013: 666-671. 

专利

  1. 基于多源传感器的路面施工机器人环境感知系统及方法,发明专利,授权,2023

  2. 一种面向道路场景的快速三维语义地图构建和高效存储方法,发明专利,授权,2021

  3. 基于openpose的手语识别方法,发明专利,授权,2021

  4. 一种基于流体密度场的路况图展示及辅助驾驶应用方法,发明专利,授权,2020

  5. 基于边缘增强识别的轮胎滑移量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,发明专利,授权,2020


2023年江苏省工程师学会科学技术奖成果奖一等奖(排2)

2023年中国国际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江苏省一等奖

2021年苏州园区校企互聘导师“B类”人才

2020年东南大学至善学者B

2020年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

2020年东南大学金卡智能奖教金

2020年东南大学第27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提名奖

2020年东南大学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

2019年江苏省虚拟仪器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

2018年东南大学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

2017年苏州科教创新区高端人才集聚工程(科教骨干人才)。

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4-5人